黑龙江大兴安岭松岭区总工会开展跨部门监管工作 推动“一函两书”释放更大效能

发布日期:2025-07-14 14:22:01

一、案例概述

黑龙江大兴安岭松岭区总工会联合人社、法院、检察院、交通等多部门,创新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跨部门监管工作机制,整合多方资源力量,构建事前预防—事中监督—事后处置的监管流程。


图片1


二、针对问题

▲劳动关系认定难: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间法律关系复杂,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和协同监管机制。

▲权益保障落实难:企业用工不规范、存在欠薪社保欠缴等问题,劳动者权益保障缺乏系统性监管手段。

▲维权申诉渠道不畅:劳动者维权成本高、周期长,工会监督缺乏刚性约束力,整改执行不到位。

三、主要做法

(一)构建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,破解劳动关系认定难题。

▲联合建章立制:工会、人社、法院、检察院、交通等多家单位联合出台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“综合监管一件事”跨部门工作方案》,配套制定《问题清单》,明确公平就业、职业培训、权益维护等监管事项,强调对平台企业及其合作用工企业的监督。

▲统筹监管行动:各部门分解监管任务,明确责任。召开3次调度会督促落实。加大了涉工法律执行力度,指导企业依法用工,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,为劳动关系认定提供有力支持。

▲形成监管合力:合理调配监管执法资源,采用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方式,科学确定抽查比例、频次及参与部门。通过联席会议统筹部门检查计划,实施跨部门联合检查,实现“进一次门、查多项事”,既有效避免监管空白,又减少对企业的干扰。工会、人社、住建等部门实地走访2家企业,与92名职工座谈,联合处置1起欠薪案件。

(二)实施“收集—分办—核查—处置—反馈”全流程监管,解决权益保障落实问题。

▲多渠道收集线索:借助12345政务服务热线、全国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、政务“三微一端”等数字化、信息化渠道,建立全天候、全方位的线索收集机制,实现对侵害新就业劳动者合法权益问题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。

▲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:开展日常监督巡查,深入企业开展“拉网式”排查,及时发现问题线索。公示工会“1+3”职工诉求服务机制二维码,劳动者扫码上传诉求,工会按需协调转办处理。

▲科学分类处置:按照劳动关系认定、欠薪、社保欠缴、工伤等不同类型进行精准分类,按照《问题清单》的责任分工快速转办,由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理,制定《化解销号单》,整治一项销号一项。处理结果同步反馈,确保诉求“件件有回应、事事有着落”。

(三)充分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,打通维权申诉堵点。

▲关口前移源头化解:先行发放提示函或意见书,督促涉事用人单位整改,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。工会联合处理12起案件,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达100%,通过“拉网式”排查主动发现隐患,变“事后补救”为“事前预防”。

▲“柔性提示+刚性监督”: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,向相关部门发放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》。年初以来,指导60余家企业,发出5份《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建议书》,相关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问题均已妥善处理。


图片4


四、经验启示

▲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联动:跨部门开展合作,通过联合行动、信息共享等方式,提升整体工作效能,共同解决职工遇到的权益问题。

▲优化工作流程与精准施策: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标准,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发现、精准解决。

▲注重柔性与刚性相结合的监督方式:既要帮助企业解决问题,又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,提升工作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。

拟稿人:管理员   核稿人:管理员   来源:中工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