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长清】长清区总工会:志愿服务“三级跳”,实现惠工“零距离”
2017年,长清区总工会职工志愿服务队成立,开启了有组织、有计划的志愿服务新征程。近十年来,这项事业经历了三次重要蜕变:从依托传统节日的阶段性活动,到创设“十项服务进基层”项目的系统化推进,再到如今将志愿服务深度融入日常工会工作。每一次蜕变,都是长清区总工会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的自我革新。
传统节日“小舞台”,播撒服务“大种子”
在志愿服务队成立初期,长清区总工会巧妙借助传统节日这一特殊节点,搭建起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服务“小舞台”。
“学雷锋日”志愿服务活动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,长清区总工会连续6年举办“岗位学雷锋争当好职工”职工志愿服务活动,为30余家企业职工志愿服务队授旗,引导广大职工参与“志愿服务”。除此之外,职工志愿服务队连续9年在中秋节、春节来临之际,走进困难职工家庭,为大家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,围坐一起唠家常、问冷暖;元宵节、端午节开展“猜灯谜”“包粽子”等线上线下服务活动,邀请职工群众共同参与。
这些依托传统节日开展的阶段性活动,虽然规模不大、形式简单,但却如同一颗颗温暖的种子,在职工群众的心中生根发芽,为后续志愿服务工作的提质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十项服务进基层,系统推进“大作为”
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入,长清区总工会在2023年创设了“十项服务进基层”项目,开启了志愿服务系统化推进的新阶段。
“十项服务进基层”项目包含:政策宣传为职工“蓄能”、文化润企为职工“充电”、心理服务为职工“排忧”、互助互济为职工“解难”、安全生产为职工“护航”、依法维权为职工“撑腰”、工会红娘为职工“牵线”、就业创业为职工“搭桥”、技能培训为职工“续航”、求学圆梦把职工“梦圆”。此项目在平安街道玉皇山社区首次发布,便奠定了工会志愿服务工作“全方位、多维度”的服务特色和基调,发布以来,共深入基层开展活动20余场,惠及职工群众5000余人。
“十项服务进基层”项目的实施,让工会职工志愿服务队的足迹遍布长清区的20余个企业、社区和乡村,为职工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福利,赢得了广大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。至此,工会志愿服务工作不再是零散的个体行为,而是成为有组织的常态化行动。
融入日常工会工作,实现服务“零距离”
当志愿服务不再局限于特定项目或活动,而是全方位融入日常工会工作的每一个环节,长清区总工会真正实现了与职工群众的“零距离”接触,开创了服务职工的全新格局。
工会的根基在于服务职工,“春送岗位、夏送清凉、金秋助学、冬送温暖”是工会服务中的品牌标杆。近两年来,区总工会创新思路,将志愿服务深度嵌入了日常工作的脉络之中,让志愿服务不再是“一阵风”,而是成为工会工作的“主旋律”,时刻围绕在职工身边,为职工排忧解难、助力成长。
服务阵地网络化。长清区总工会在全区范围内新建“职工之家”5家、“司机之家”3家、“工会驿站”20家、“妈妈小屋”16家、“女职工培训学校”5家,这些阵地成为志愿服务融入日常的重要载体。依托这些阵地,区总工会深入开展“四送”服务、劳模宣讲、健康义诊、法律咨询、心理健康讲座、寒暑假职工子女托管等志愿服务50余场,惠及职工群众6000余人次。
服务模式精准化。长清区总工会举办“数字大篷车”进基层活动,将各类专车开进工会服务阵地10余次,为1000余名职工提供“家门口”服务,特别是“健康专车”为全区300余名一线职工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户外劳动者开展了健康查体,实现了从“一刀切”到“精准化”的转变。
服务队伍社会化。长清区总工会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工会志愿服务,齐鲁工业大学、山东师范大学、山东管理学院等驻地高校志愿者走进工会服务阵地,开展传染病防治、海洋知识科普、AI赋能机器人科普课堂、DeepSeek办公自动化培训、红歌唱响、助力黄河流域文艺演出、庆五一文艺演出等活动20余场,为工会志愿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意,成为长清区总工会志愿服务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。
从最初的传统节日活动到如今的深度融入日常工会工作,长清区总工会完成了志愿服务事业的“三级跳”,每一跳都凝聚着工会人的智慧与汗水,彰显着工会组织服务大局、服务职工的使命担当。随着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,长清区总工会志愿服务事业将朝着更加专业化、精准化、智能化的方向迈进,真正将职工需求放在心头、抓在手头,以“实干”为笔,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惠工新画卷。